个人主页 windbuyang.design.blog
杂食,老派但又激进,矛盾体。主方邰、次初,其余未知零碎偶有掉落。随机更文,恶趣不定。

【笔记】酒话

随意分享一个若干年前关于酒文化的笔记摘录。
古风背景创作的小伙伴或可参考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酒话

  该篇为个人笔记资料整理,相关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  
  一、酒的起源与发展
  
  几乎与种植业同步。
  仰韶文化出土若干小型容器,据推测是用来饮酒的。
  龙山文化遗址发现樽、壶、杯等酒具,说明酿酒得到一定发展。
  商朝人特别喜欢饮酒。
  酒同样是周朝贵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。
  根据制作方法,酒大致可以分为酿作酒与蒸馏酒两大类。古代的酿作酒一般是由黍、秫等谷物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,成酒时间很短且不经过蒸馏,因此所含的酒精远不能与现在的老窖、二窝头相比,只类似与今日的黄酒。唐代以前,用粮食加酒母酿成的酒,根据酒精度一般可分为酤(gu)、醪(lao)、酎(zhou)、醇、春酒、清酒等。
  酤,又叫做醴(li)。《说文解字》曰“酒一宿孰也”,即酿造一宿而成的酒。由于酿作时间短,曲少米多,其味甘甜,与现在的醪糟相似。从严格的意义上讲,它只能算是一种甜饮料。
  醪是比醴醇厚的酒。醪与醴的区别是:醴中的米粒融化在酒液中,酒液呈粘稠状;醪中的米渣漂浮在液体上,酿造时间略长于醴,因而度数教醴稍高。
  酎的酿造时间较长,比醪要烈一些。酎也是春酒。“正月旦作,八月成,名曰酎。”汉代以夏历十月为岁首(正月),则八月为夏历五月。这种酒大约是冬天酿制至夏至而成。
  醇是一种烈性酒。《说文解字》曰“醇,不烧酒也。”“不烧”,即点火还不能燃烧的酒,但酒精度很高。在古代文献中,醇多为形容词,表示酒的品质。
  古人最初造的酒,汁与渣滓是混在一起的,犹如今天的醪糟。饮酒时连汁与糟一起吃。由于造酒技术简单,每家可以自行酿制。
  酒酿成时,汁与糟混在一起,因而酒色混浊,若经过过滤,去除渣滓,其色清澈,故酒又有浊酒、清酒之分。(“潦倒新停浊酒杯”。)
  酿作酒的酒精度不高,所以嗜酒者深感不足,于是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提高酒浓精度的办法。大约在唐代发明蒸馏法。这种方法在蒸馏过程中可以除去多余的水分,使酒精含量达百分之六十以上,以致点火可以燃烧,故称为烧酒或火酒。
  烧酒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酒类,宋元以后,发展极快。因其原料、水质、曲种、蒸馏、储存、勾兑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不同,从而形成以茅台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若干品种。
  
  二、品种繁多的佳酿
  明代冯时化著《酒史》,对当时各地酿酒情况做了统计。择要如下:
  西京金奖醪,杭城秋白露,相州碎玉酒,汀州谢安红;
  处州金盘露,广南香蛇酒,黄州茅柴酒,燕京内法酒;
  关中桑落酒,山西蒲州酒,山西太原酒,郫县郫筒酒;
  淮安苦嵩酒,云安曲米酒,成都剌麻酒,建章麻姑酒;
  荥阳土窟酒,富平石冻春,池阳池阳酒,宜城九酝酒;
  杭州梨花酒,剑南烧春酒,汾洲乾和酒,山西羊羔酒;
  闽中霹雳春,岭南琼醲酬,苍梧寄生酒,淮南绿豆酒;
  华氏荡口酒,顾氏三白酒,凤州清白酒,扶南石榴酒;
  辰溪钩藤酒,梁州诸蔗酒,兰溪河青酒,西域葡萄酒;
  乌孙青田酒,西竺椰子酒,北胡消肠酒,南蛮槟榔酒;
  安城宜春酒,潞州珍珠红,平阳襄陵酒,蓟州薏苡仁;
  长安新峰市。
  
  酿造时加入特殊原料得名的酒。列举如下:
  01. 百末旨酒
  汉代一种有独特香味的名贵酒。《汉书•礼乐志》载:“百末旨酒布兰生。”师古注曰:“百末,百草华之末也。旨,美也。以百草华末杂酒,故香且美也。”华即花,可见这种酒史杂采百花之粉而精心酿成的。
  02. 和酒
  南北朝时一种酿造酒。《齐民要术》介绍说:“酒一斗,胡椒六十枚,干姜一分,鸡舌香(丁香)一分,荜拨(一种多年生藤植物,其实为卵形浆果)六枚。”把胡椒、干姜、丁香、荜拨放入用绡缝成的口袋,然后在酒中浸泡一宿,第二天取用一升与酒液调和。这种酒甜、香、辣味俱全,颇受欢迎。
  03. 菊花酒
  在酒中加菊花酿制而成的酒。菊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名花,除供人观赏外,还有食疗价值,因而古人在食其茎、叶、花的同时,还用花酿酒。晋代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记载说,早在汉高祖时,宫中人便“食蓬饵,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”。其制法是:“待菊花舒时并采茎叶,杂黍米酿入,来年九月九日始熟,就饮焉,故谓之菊花道。”古人认为重阳节这天饮菊花酒和免灾、长寿、吉祥,这种风俗一直保持到近代。如明人刘若愚的《酎中志》说:“九月,御前晋安菊花,吃迎霜麻辣兔、菊花酒。”明代菊花酒的酿法是:“甘菊花煎斗,米酿酒,或加地黄、当归、枸杞诸药亦佳。”至清代,菊花酒又以白酒浸渍药材,蒸馏提取,故又称作“菊花白酒”,成为清宫饮用和高档滋补酒。
  04. 松醪春酒
  唐朝湘潭、长沙一带加松膏酿成的名酒。此酒在唐代文人的笔墨中多有记载。酒度数不小。
  05. 羊羔酒
  亦称白羊酒,是用嫩羊肉、黍米和曲酿成的美酒。《北山酒经》载:“腊月取绝肥嫰羯羊肉三十斤,连骨,使水六斗已来,入锅煮肉,令极软。”然后将肉斗、酒饭、曲末同放瓮中酿制,数日后即成,这种风味独特的羊肉酒,以山西产的最有名,自宋代起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。
  06. 瑞露酒
  即天下闻名的桂花三花酒。范成大的《桂海虞衡志》载,当时广西一带无酒禁,公私皆有美酿而以瑞露酒最好。它采桂林千万株桂花酿制而成,其酒味醇香扑鼻,极尽酒妙,声震湖广。
  07. 投脑酒
  元朝时发明的一种米酒,其制法是将肉豆脯、葱椒与酒曲一起煮。这种别具风味的头脑酒大约是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米酒。时至今日,山西太原人仍有喝它的习惯,已成为早餐的一种。称之为“投脑”,是由于它酒劲小,营养丰富。
  08. 灰酒
  米酒酿成汁后于糟混在一起,酒液往往混浊不清,但加少许石灰水,可使酒液澄清,故用这种方法沥青的酒又称为灰酒。唐朝人多喜爱用此法饮用。如李贺《奉和上兄罢使谴归延州》诗说道:“留愁翻陇水,喜酒沥春灰。”陆龟蒙《和初冬偶作》也说道:“小炉低幌还遮掩,酒滴灰香似去年。”此酒在后代曾颇为流行。
  09. 三勒浆酒
  由波斯传入我国的一种甜酒。此酒用庵摩勒、田比黎勒、呵黎勒三种植物的果实酿成,故而得名。唐中西文化交往频繁,这三种植物在内地已普遍种植,所以民间也掌握了该酒的酿造技术。
  唐人韩鄂在《四时纂要》中记载了其制作方法:“捣如麻豆大,不用细。以白蜜一斗,新汲水三斗,熟调,投干净五斗瓮中,即下三勒末,搅和匀,数重纸密封。三四日开,更搅。以干净帛拭去三干,侯发即成。味至甘美,饮之醉人。消食,下气。须是八月合即成,非此月不佳也。”
  10. 东坡蜜酒
  每次用蜂蜜四斤,炼熟,加入熟水搅匀,再将好面曲二两和南方白酒饼子曲一两半捣细,用生绢包起来,与蜜蜂汁一起装入瓮中密封。装瓮时要注意温度变化,三伏天冷装,天凉时温装。装瓮一二日,蜜汁发酵呈沸腾状态,再过几天后,则变清亮,即可饮用。刚酿成时带有浓郁的蜜味,半月后就成为醇甜的美酒。
  11. 茉莉酒
  明人用茉莉花薰成的香酒。《快雪堂漫录》载酿法:将上等三白(白面、白高粱米、白水)酒装入瓶中,但不要装满,约离瓶颈二三寸处,然后把竹片编成的“井”字状小篦子平放在瓶口,将新摘的十余朵茉莉花瓣距酒液约一厘米距离,然后用纸将瓶口密封。十余天后,茉莉花的香气便透入酒中,其酒香浓郁,远胜他酒。若在此基础上,用茉莉花再熏一次,效果更佳,时人称之为双料茉莉花酒,尤其珍贵。
  12. 逡巡酒
  明人酿制的一种补虚增气、延年益寿的药酒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载这种酒的酿造方法是:“三月三日,收桃花三两三钱;五月五日,收马兰花五两五钱;六月六日,收酯(应为“芝”)麻花六两六钱;九月九日,收黄甘菊花九两九钱;十二月八日,取腊水三斗。待来年春分,取桃仁四十九枚好者,去皮尖,白面十斤,同前花盒作曲,纸包四十九日。用时,白水一瓶,曲一丸,面一块,封良久成矣。”酿造这种酒,费时约一年左右,且取物时间又十分讲究,恐一般人家不易酿造。
  13. 菖蒲酒
  一种高级滋补饮酒,早在汉代就蜚名酒坛。菖蒲是生长在山涧泉流旁的一种名贵药材,用其酿酒,具有开窍、祛痰、理气、活血、散风和祛风湿的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该酒可治三十六风,一十二痹。通血脉、治骨痿,久服耳目聪明。”明清端午节前,人们把菖蒲切细与雄黄拌匀,曝晒后,浸泡白酒中酿成菖蒲酒。其后其酒色澄微翠,清亮透明,酒味醇厚,药香协调,有延年益寿之效。
  
  因产地而得名的酒:
  01. 沧州酒
  明清时,河北沧州大姓人家世代相传酿制的一种名酒。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载:“其酒非市井所能酿。必旧家世族,代相传授,始能得其水火之节候。”其酒取沧州南川楼下卫河中清泉水酿制,酒成后一般要储藏十几年以上,因而极为珍贵,一罂沧州酒约值四五金。特别是沧州戴、吕、刘、王、李等大姓家酿作的酒尤为珍奇。他们“相戒不以真酒应官”,官府武力相逼“笞捶不肯出”,重金“十倍其价亦不肯出”。传说当时沧州知府董思任曾绞尽脑汁劝说,但终因大姓“不肯破禁约”,未能品尝。后来,他罢官再到沧州,住入李家,终于以客人的身份喝上了正宗的沧州酒。为此这位前任州官感叹不已地说:“吾深悔不早罢官。”由此可见沧州酒的醇美与难得。
  02. 凤州酒
  唐末时陕西凤翔(属凤州)产的一种低度名酒。据《宋人轶事江编》卷二十载:“陕西凤州伎女手皆纤白。州境内所生柳,翠色尤可爱,与他处不同,又公库(官酿)多美酝。故世言凤州有三出,谓手、柳、酒。”可见凤州酒是当地的一种名酿。
  03. 杏花村酒
  因产于山西汾县的杏花村而得名。此酒历史悠久,据《北齐书》载,北齐皇帝高湛,尤为喜爱,每日都要饮两杯,并写信向他人推荐。
  大约在元代以后,杏花村酒从低度数的米酒逐渐发展为用高粱酿制而成的烈性白酒,即今日的汾酒。此酒以酒色透明、酒香纯正而闻名海内外。明代末年,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攻北京时路过杏花村,村中百姓以酒款待。他喝了杏花酒,认为天下之酒、之人均不如此地尽善尽美,于是将杏花村改名为尽善村。
  04. 双沟大曲
  清乾隆时江苏双沟(今泗洪)产的名酒。
  05. 古井贡酒
  是历史悠久的名酒,因用安徽向亳县减店镇的千年古井之水酿制而得名。亳县是魏武帝曹操的家乡。东汉末年,曹操家乡的人以九投法酿成九酝春酒,后来各地多仿照其法酿制,酒的名气越来越大。曹操曾将此法进献给汉献帝刘协。
  《齐民要术》介绍说,酿此酒要上好的稻米,清冽的泉水和苯曲(一种上等酒曲),腊月开始酿制,到春季乃成。酒熟后,香醇适口,风味独特。自东汉年间,此酒作为贡品进入皇宫,明帝朱翊钧大加赞赏,延至清代,该酒被列入皇室的贡品,由此,九酝春酒改名为古井贡酒。
  06. 玉泉酒
  清皇宫饮用的一种御酒。从乾隆时始,每年春秋二季由光禄寺负责酿制。每份用料为:糯米一石、准曲七斤、豆曲八斤、花椒八钱、酵母八两、箬竹叶四两、芝麻四两。
  
  以酒熟的季节或饮酒的时间而得名
  01. 桑落酒
  因在桑叶凋落时成熟而得名。酿法:曲末一斗、熟米二斗。先用清水将熟米淘净,水清为止,再用熟水一斗,将熟米放入,加曲末密封而成。这种酒由于选料、用水精良,自两晋后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。
  02. 梨花酒
  唐杭州产的一种美酒。白居易《杭州春望》诗说:“青旗沽酒趁梨花。”以江南梨花盛开时酒熟而得名。
  03. 女酒(女儿酒)
 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生女儿后酿制的一种米酒,这种酒酿熟后往往密封于水中十几年,待女儿出嫁时方才饮用,故而得“女酒”之名。这种风俗在南方极为普遍,至近代仍在湖南、贵州一带的苗族村寨中流行。
  
  以酿酒人姓氏为名的酒:
  如,幸秀才酒,此酒因由北宋老儒幸思顺酿制得名。
  
  以酒的颜色得名的酒:
  如,红娘过缸酒。此酒为清代福建一带酿制的红酒,因酿成的液汁色红如丹砂,当地人又俗称红娘过缸酒。酒成之日,以为吉祥之兆,故竞相插花赏之。
  (古酒名。清代俞正燮《癸巳存稿•酒》:“黟俗:清明汲水酿酒,为一年祭祀之用。然不得佳曲,酒多腥劣。或得色红甘冽者,族邻相贺,以为此古所谓福禄水也,亦谓之红娘过缸酒。妇女簪花缸面,分瓶时剪红纸蒙之,题以喜字。”黟,即今安徽黟县。)
  又如,宋代有一种用绿豆酿成的绿色酒,因酒色碧绿,香郁味厚,被广为赞颂。陆游《自适》诗中说的“家酿倾醇碧,园蔬摘矮黄”就是这种酒。

  以酒醇为由得名的酒:
  《太平广记》载:魏晋时洛阳“河东人刘白坠善酿酒。六月中时暑赫,刘以罂(小口大腹瓶)贮酒,曝于日中。经一旬,酒味不动,饮之香美,醉而不易醒。京师超贵出郡者,远相向馈”。由于这种酒酿法特殊,且酒精度数较高,故随人远行不变质,当时的人给它起了两个雅名,一曰鹤殇,二曰骑驴酒。据说晋惠帝年间,青州刺史毛鸿宾携这种酒去赴任,夜间忽遇一群强盗,抢了毛刺史的财物后又痛饮了所带的酒,结果这伙盗贼皆烂醉如泥,束手被擒。事情传开,当时的人做歌赞道:“不畏张弓拔刀,唯畏白坠春醪。”又给此酒起了个绰号,叫擒奸酒。

        录入于2011年1月12日 周三

评论
热度 ( 27 )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风元昧 | Powered by LOFTER